来源:龙门博物馆 发表时间:2022-04-12 浏览次数:24655
日前,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中国中小学美术》杂志,刊发洛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员王洋的研究论文《利用龙门石窟石刻艺术资源开发篆刻特色课程》。
该论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研究项目重点课题《世界文化遗产资源与非遗技艺结合的中小学美术书法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美术史论家、郑州大学教授宫大中先生指导课题研究
文章介绍了洛阳市中小学校利用龙门石窟特有的篆书题额、造像纹饰、摩崖题记以及刊刻技艺等资源开发中小学篆刻字法、篆刻刀法、篆刻章法、篆刻印文等特色课程的方法、途径和经验。
篆刻家韩天衡先生指导课题研究
龙门石窟是驰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指导洛阳市实验中学、涧西区安徽路小学、西工区外语小学、新安县实验小学等中小学校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以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等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发挥艺术学科育人功能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构建了具有地域美育特色的中小学篆刻课程。
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张海(中)、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左)在龙门石窟考察摩崖题记
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篆刻,是以篆书汉字为表象,并由历代玺印铸刻、碑版刊镌、印钮雕制等技艺融合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艺术,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篆刻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造型艺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指导洛阳市涧西区安徽路小学学生在龙门石窟实地考察
龙门石窟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两山现有洞窟像龛2300余个,题记2800余品,造像10万余尊,为洛阳市中小学美术、书法、篆刻等特色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地方文化艺术资源。
指导洛阳市新安县实验小学篆刻社团
篆刻艺术为地方美术书法课程内容多样化,营造自主选择的学习环境创造了条件,满足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开展中小学篆刻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洛阳市新安县实验小学篆刻教学活动
学生篆刻作品
洛阳市西工区外语小学篆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