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前准备
1、心理准备:
包括积极心态、开放心态和学习态度,以便于获得更为优质的研学体验。自然环境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了体格、智慧、情商和团队观念等多方面的无限发展潜力。研学实践成为理想的教室和训练场。
2、知识储备:
带着问题去研学,为更深入地理解和学习北宋文化,以及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武术文化和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同时了解宋代开封城的地理知识,可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等多种途径进行学习。
3、生活用品:
包括个人洗漱用品、衣物、雨具、防晒用品、水壶等。
4、安全与健康:
确认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若有特殊需求或疾病,请提前告知导师或领队,以便做好相应安排。
课程内容
一、总体介绍:
依据三个基地各自特色,通过“繁花造纸”课程选拔“文状元”,接着通过“习盘龙棍”课程选拔“武状元”。综合前两轮选拔结果,最终评选出“文理兼修”的状元郎,从而完成“文武双全”课程。
下面将分步骤讲解课程实施过程:
“繁花造纸”造纸术
【观光学习】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诞生与发展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伟大发明,我们来到了造纸博物馆和工艺展示厅进行实地考察。
在这里,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探寻古代造纸技术的发展历程,观摩一代又一代工匠们传承和发扬的技艺。
【探讨交流】
在中国翰园碑林,我们不仅欣赏了珍贵的碑刻艺术,还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交流。
大家围绕着一个重要问题展开讨论: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重大改革?我们认识到,造纸术的发明为书写提供了更为便捷、经济的材料,从而推动了文化、科技的传播与发展。
此外,我们还探讨了造纸术对生活、文化、科技的重要意义。
【动手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在现场学习了古法造纸术的实操方法。
每个人都兴致勃勃地采集了自己喜欢的花草,然后分组进行实操。在动手实践中,我们亲身体验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技艺,也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成果总结】
通过这次研学课程,我们了解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历程,体验了古法造纸术的魅力。在组内交流评比中,我们分享了各自的感悟与收获,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蔡伦勇于探索和钻研的品质表示由衷的敬意。这次活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值得我们继续挖掘与传承。
在这次研学之旅中,我们从观光学习、探讨交流、动手实践到成果总结,一步步走来,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也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让我们继续秉承这种探索精神,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为现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出神入化”习盘龙棍
【观光学习】
探究大宋武文化之源,深入挖掘盘龙棍的历史沿革、棍法基本原理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而树立民族自信。了解武术的演变历程、哲学观念,并充分认识宋朝时期武术的繁荣与昌盛。
【探讨交流】
在天波杨府,跟随武术教练学习盘龙棍的技艺。听取盘龙棍的历史渊源。在学习的过程中,深感我国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回顾我国北宋时期,开国皇帝赵匡胤本人武艺高强,发明了盘龙棍。据史书记载,赵匡胤在一次出行途中,遭遇了一群不法之徒的围攻。面对强敌,他丝毫不惧,挥舞着盘龙棍,英勇奋战。在这场激战中,他凭借盘龙棍一举击败了众多敌人,成功地保护了自己和随行人员的安全。
除了这个故事,你还知道什么关于北宋传统武术的故事?请跟大家分享。通过大家分享的这些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如今,在天波杨府,不仅学习了盘龙棍的技艺,还深入了解其诞生历程。感受我国武术文化的魅力,更加敬仰先人的智慧。
【动手实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学导师需要将集体练习与个别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首先,集体练习使学生们在相互观摩和交流中,了解基本动作的要领,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在这个过程中,研学导师注重培养学生们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在共同进步的氛围中,增强自信心。
其次,个别指导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精细化教学。导师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发现他们的优势和不足,给予针对性地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在完成基本动作练习的基础上,研学导师引导学生们学习技巧训练。技巧训练能够提高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的应变能力,使他们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接下来,套路演练是检验学生们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通过套路演练,学生们可以将所学动作进行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在此过程中,研学导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们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最后,对抗操练是检验学生们实战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此环节,学生们需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进行模拟实战。研学导师要组织好对抗操练,确保学生们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
【成果总结】
盘龙棍技法的学习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通过学习,学生们可以掌握棍法技艺,并在集体展示中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相互评价与反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盘龙棍技法不仅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协调性和灵活性,还能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和自信心。
通过盘龙棍技法的学习,学生们在集体展示、相互评价与反馈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实现进一步提升。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棍法技艺,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这一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们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对他们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
“百子登科”国学仪式
![]() |
观光学习
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特征就是其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这是一个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窗口,让我们有机会一窥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科举制度使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为封建社会部分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提供了一条上升通道,让他们有机会进入社会上层,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然而,科举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考试内容的局限性,许多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导致科举出身的官员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可能显得力不从心。此外,科举制度过于重视文人学问,使得部分读书人沉迷于书本,忽视了社会实践,这对社会的全面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总之,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历史现象。在这个制度下,既有优点也有弊端,但它无疑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了解和研究这一制度,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封建社会的历史文化,还能让我们在当今社会中汲取过去的智慧,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探讨交流
首先,我们要了解“横渠四句”的背景和内涵。“横渠四句”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的名言,它概括了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哲学思想。这四句分别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表达了张载及其后学的崇高理想和责任担当,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及其在国学中的地位。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国学礼仪,包括敬奉先祖、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等方面的礼节。这些礼仪让我们明白了尊敬和谦逊的重要性,培养了我们的道德品质。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们对“横渠四句”和国学礼仪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向大家分享你认为中国历史上文武双全的人。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入学习国学,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们也要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给后人,让他们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不懈努力。
动手实践
本次活动将以汉服为载体,通过强烈的仪式感和视觉冲击,让参与者感受到中华礼仪的庄重和优雅。活动将由专业的国学礼仪老师亲自指导,带领大家学习各种礼仪,体验一场状元登殿的仪式。
活动流程如下:
1.身着汉服的参与者们齐聚一堂,感受古代士人的风貌。
2.国学礼仪老师上台,为大家详细讲解汉服的历史渊源和穿着规范,让参与者对汉服有更深入的了解。
3.老师带领参与者学习基本的礼仪动作,如拱手、鞠躬、跪拜等,让大家在实践中感受中华礼仪的韵味。
4.进入状元登殿仪式环节。参与者按照古代科举考试的流程,体验一把金榜题名的荣耀。这一环节将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尊师重道精神,让参与者感受到古代士人的敬业和忠诚。
5.仪式结束后,参与者与老师合影留念,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
总结成果
通过百子登科的研学教育仪式,学生们不仅传统的民族文化,更在精神层面得到了升华。他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刻苦的精神、更加努力的态度,去追求卓越,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在这个过程中,勤奋、刻苦、努力将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最坚实的基石,助力他们不断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