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来源于我国民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穿的衣服、庆典、房屋建筑中等等都有剪纸艺术的运用。在2006年,中国剪纸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09年,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吕世春秋·重言》中有记载。周成王和他的弟弟叔虞在一起上课,当时上课的老师是周公旦,他是我们礼仪礼乐的祖先,周成王手里拿的是玉圭,就是古装电视剧里上朝时大臣们手里拿的礼器,他们上课时刚好周公旦教他们礼器的使用方法和规则制度,下课时他们在梧桐树下玩耍,周成王拿了一片梧桐叶撕成玉圭的形状送给了弟弟叔虞并说,这玉圭送给你,封你做诸侯王。在旁的史官立即请成王择吉日良辰封叔虞为侯,成王不以为然的解释说,我是和他闹着玩的,史官却很认真的说天子无戏言,周公旦也认为史官言之有理,成王便真的封叔虞做了诸侯,管理那里的土地和百姓,史记称此为剪梧封地。这也是关于剪纸最早的一种呈现——梧桐叶撕出来的。
关于门签还有个典故,咱们经常说的紫气东来,老子出关,说的就是老子西出函谷关,到了桃林这个地方正好恰逢瘟疫,以前的瘟疫和我们现在的疫情是一样的,在当时,医疗不发达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谁得上了就可以说是家破人亡,相传刚好老子骑着青牛到了这个地方,青牛口吐血块。老子把这血块扮成中草药分发给百姓解决了这场瘟疫,后来专家们解释,这血块实际上就是牛黄,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百姓为了感谢老子的恩德,他们就用金银箔纸剪成老子神牛的画像贴在大门的门楣上,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后世慢慢演变成过年用各种各样的纸剪成福、禄、寿、喜等各种图案以求来年平安富贵。
剪纸在纸张发明之前——不管是金,银箔,树皮,棉麻等,只要是在一个片状物上镂空,都称为剪纸艺术形式。真正到汉代蔡伦发明纸张之后,才叫现代艺术剪纸。关于剪纸的源远,还有个神话故事,就是一个神仙把剪纸这个技艺传授给比较有善心的穷苦人家,一直演变到后世将其发扬光大。
红双喜的来历,讲的是王安石23岁赴京师汴梁赶考,路经一位马员外家,见门楹上贴着一上联,“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因为王安石还要进京赶考,便匆匆离去。到了京城,主考官面试时以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王安石立即以马员外家门楹的上联来对,主考官赞叹不已,返乡路上王安石又用主考官出的对联作为下联对上了马员外家门楹上的上联,并与马家小姐喜结连理,正拜天地之时,有差人来报,王安石金榜题名,一日之内双喜临门,王安石喜不自禁连写两个喜字,从此红双喜就变成了一种吉祥欢庆的标志,流传至今。
所以我们现在结婚是贴红双喜的,但是在三门峡地区仍有结婚,春节等喜庆节日使用黑色剪纸的风俗。到了清代,剪纸已经是全国使用的,包括皇亲国戚,所以在故宫的永和宫里也保留有满族人结婚时留下的黑色剪纸。
最早的剪纸实物是在新疆的墓葬里出土的。因为新疆地区比较干燥,所以出土出来的剪纸实物也比较完整。
一、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
2、适用对象
3、研学地点
4、课时安排
5、对标课程
二、研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三、研学线路:
四、研学内容:
1、行前:行前需知晓的基础性知识(自行查资料、看视频)
2、行中:研学中需掌握的知识(导师讲解、学生发现)
3、行后:课后总结
五、研学实践环节:
1、实践具体内容
2、方法步骤
3、成果收集与展示
附录:1、研学知识清单 2、研学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