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开封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课程课程详情
课程
豫东革命红色文化主题研学
碧血丹心铸青史,古杞大地留英魂。乐其教育以宗店乡红色基地遗址的资源优势,以全村范围打造了一座以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研学基地。基地因地制宜、独具特色、展示了“豫东革命文化”的相关内容。并依托红色资源,聚焦『一』个根据地——豫东革命根据地,构建《铸魂强体》《抗战烽火》《军民鱼水情》 『三』个课程主题系列,创设『十五+N』个研学课程,动静结合全力打造沉浸式的红色研学课堂。

适用学段小学初中高中

课程时长全天

课程类别红色教育劳动实践

相关基地杞县豫东革命文化研学基地

微信扫一扫
行前教育
《了解豫东战役》

提前发放豫东革命红色文化研学基地研学手册及宣传单页,通过研学手册的内容引导学生自行去了解豫东战役的历史,锻炼同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为第二天的研学活动做好铺垫。

课程详情

(一)研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行查阅资料、参观游览、听研学导师讲解等形式,了解豫东战役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参观+体验的方式了解豫东战役的那段历史,通过体验不同课程的亲身体验,体会抗战时期解放军战士艰苦和不易,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明白现今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革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研学资源
        以宗店乡红色基地遗址的资源优势,以全村范围打造了一座以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研学基地。基地因地制宜、独具特色、展示了“豫东革命文化”的相关内容。并依托红色资源,聚焦『一』个根据地——豫东革命根据地,构建《铸魂强体》《抗战烽火》《军民鱼水情》 『三』个课程主题系列,创设『十五+N』个研学课程,动静结合全力打造沉浸式的红色研学课堂。
        在研学活动中,学生将化身不同角色的抗战工作者,深入体验抗战生活,进一步了解豫东革命文化,感受革命英雄的奋斗精神。并培养团队合作、领导能力,激发思考和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
(三)研学对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
(四)研学单课时长:1小时,全程一天
(五)研学内容

1.忆苦思甜红军饭:
        革命年代,物资匮乏,红米饭、南瓜汤见证了创业的艰辛;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是革命战争年代,百姓与军队鱼水情深的真实写照。本课程通过学习抗战支前故事,动手制作红军饭,品尝红军饭,感悟支前精神,从小涵养“恒念物力维艰”的道德品质,从学习和体验中锤炼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

2.打双草鞋送红军:
        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打双草鞋送红军,人民群众为红军打的一双双草鞋,伴随着红军战士踏遍祖国山河。本课程通过学习打草鞋的动作要领(麻绳一上一下,纵横交错,紧紧收拢等),并亲自动手体验,感悟编进草鞋里的军民鱼水情。

3.染缸里的红色记忆:
        红军时期,正是化学与传统印染并存的一段时间。本课程通过学习红军服装的起源,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去学习染布这一项传统技艺,同时通过作品认识到军服使用灰蓝色除了便于作战隐蔽,还有代表着天空、海洋、青黛群山和辽阔大地的美好寓意。

4.一颗红星“带”在身:
        在豫东这块土地,红色文化扎根在里,闪闪红星照耀在心。星星代表着胜利、光芒和正义,红色则是拥有抗争,革命,不屈的含义。本课程通过制作带有红星标志的红军包、红军帽等,让学生在动手中,透过红星去感悟红军战士的革命情怀。

5.小车推出大胜利:
        红色虎背岗,淮海的战火曾经在这里燃起。淮海战役作为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场战役之一,被称为”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本课程通过体验小车装载物资、运送物资以及卸载物资,感受小推车的滚滚车轮推动的不仅是支援前线的抗战物资,还是推动历史向前的力量源泉。

6.三横两竖“家”在身:
        “战争打到哪儿,战士就走到哪儿”,只听一声令下,背起行囊立刻出发。他们把家背在背上,把使命担在肩上。抗战时期,红军战士配发腰带、白毛巾、水壶和棉被等,以绳带捆挂身上,便有了行军包的雏形。在现代化的今天,行军打包依然是新兵入营学习的事项之一。本课程通过学习三横两竖的行军被打包方法、行军装备的穿戴方法,体验行军,锻炼学生的毅力和体能,以竞赛的形式驱动学生养成自律、自理的习惯。

7.调兵遣将决千里:
        兵圣孙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自古以来,军事家总是希望能居高临下,纵览战场,调兵遣将,决战千里,于是“沙盘”便应运而生。本课程,将两军对垒的场景搬进“中军帐”,在豫东战役大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地形研究,敌情分析、作战方案推演等军事战略学习,在沙盘上体验一把军事家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气魄。

8.救死扶伤小红医:
        在枪林弹雨的战场,战地救护队夜以继日救助伤员,他们不畏生死,默默奉献,在战场上为战士们筑起一道道生命的防线。本课程,学生将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地医院之中,化身战地医务工作者,了解战地医院发展历史,感悟战地军医默默奉献的精神,学习战场急救知识,体验一场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抢救赛。

9.摩斯密码传军情:
        电台作为战役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既能快速又准确的传达信息,同时还可以起到保密情报的作用,是战役胜利至关重要的法宝。本课程,将带领学生走进机要室,充当通讯兵,了解我军无线通讯技术的建立与运用,寻找藏于摩斯密码中的情报秘密,上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10.红色演艺颂党恩:
        抗日战争时期,彭雪峰将军以动员民众,宣传抗日为宗旨建立拂晓剧团;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三野文工团,用音乐鼓舞斗志,书写胜利。本课程,学生将化身战地文艺工作者,用歌舞讴歌英雄,用戏剧演绎胜利,为前方的战士送去精神的食粮,为百姓传达胜利的福音。

11.决胜迫击炮:
        在战争中,迫击炮伴随步兵征战沙场,直至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迫击炮依然是陆军必不可少的装备。本课程通过学习迫击炮的瞄准、使用,认识到迫击炮在抗战时期的重要作用,感受武器之于国家的重要性。

12.战地神枪手:
        抗战的枪声在豫东的土地上响起,豫东的人民手拿长枪踏上保卫国土之路。作为士兵,要想做到弹无虚发,射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本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持枪姿势、瞄准、射击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专注力,意志力。

13.重走抗战路:
        漫漫抗战路,战士们用生命在守卫着自己的国家,其中艰辛不言而喻。本课程通过设置河流、山坡、草地、沼泽等障碍,重现红军行军路上的艰难险阻。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红军将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14.豫东攻坚大作战:
        毛主席曾评价。“以豫东战役为标志,解放战争‘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过,真正迎来了战略转折”。本课程,将学生带回那个炮火轰鸣、硝烟弥漫的战场,在实战演练中,沉浸式体验激烈对抗、惊心动魄的场面;感悟红军战士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

15.土工作业挖战壕:
        战壕,不仅仅是个人掩体,而且要作为部队作战、输送和补给的场地。一个战壕挖得好的工兵在战场上活下来的几率要比其他人大得多,所以挖战壕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技术。本课程,通过还原战地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的环境中,了解战壕的发展历史,以及在陆地战中的作用:同时体验战壕修筑的过程与方法。

课程安排
智慧地图
抱歉!暂无智慧地图。查看其它智慧地图示例
本文信息为原创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改动及发布本文,否则将视作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杞县豫东革命文化研学基地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宗店乡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