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行查阅资料、参观游览、听研学导师讲解等形式,了解铁塔公园的历史,学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走进铁塔公园,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用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学习和探索以铁塔传递的传统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提升美学素养,促使同学们探索文人大夫雅致背后更深的传统文化技艺与内涵,坚定文化自信。
(二)研学资源
铁塔始建于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是1961年中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曾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 ,在900多年中,历经了37次地震,18次大风,15次水患,而巍然屹立。
铁塔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文物、建筑研究价值。是古老开封的标志和象征,景区内依次建有“天下第一塔”石碑、盆景院、灵感院、接引殿、铁塔等建筑,铁塔景区集文物古迹,园林艺术为一体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艺术宝地。
当今的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中华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面临遗失。开封铁塔研学教育基地立足于课程中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用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学习和探索,以铁塔传递的传统文化。
(三)研学对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
(四)研学时长:3小时
(五)研学内容
1、无声的诗:盆景
通过对中式盆景、园林营造技艺的学习,通过微缩植物、微缩山石等琳琅满目的物品,以诗词为引导,结合铁塔福胜院典型的中式园林景观为探究蓝本进行微缩景观营造体验。学生既可以尝试制作《蜀道难》的险峻,也可营造“小桥流水人家”的静逸,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咫尺盆中展现山川之秀、园林之美。
2、文以载道:笔墨砚
笔墨砚作为文人大夫书斋中必不可少的书房用具,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内涵。课程主要是毛笔为主,墨砚为辅。在课程场地布局上分别设置了笔、墨、砚三个体验区,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首先是制笔区域,该区域主要让学生了解毛笔的历史发 展变革,通过对书桌上不同毛笔的观察、触摸、实验、书写等,结合毛笔制作,让学生自行探索毛笔工艺中的“四德”;然后是墨、砚体验区,这两个区域主要让学生了解墨的历史发展变革和制作工艺,引导学生通过听、看、观等方式来辨别墨砚的优劣,并学习研磨的方法与墨色的判断。整个课程营造文人书斋雅致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探索文人大夫雅致 背后更深的传统文化技艺与内涵。
3、一方尺素:纸艺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创造出了复杂的语言和文字。纸的产生不仅替代了众多文字记载材料,更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本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字记载材料的历史演变和古法造纸技艺的实践,课程通过三个步骤来让学生详细了解纸的产生与运用,分别是打浆、抄纸、晾晒与线装书本装订。在一尺芳素的课程中我们设置了大量不同材质、不同品牌的纸张,结合灯光照设观察,引导学生探究纸张内的纤维排列规律,探究古法造纸与机械化生产的纸张的区别。